首页
道教文化
民俗文化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故事
百家讲坛开始录制齐白石
《百家讲坛》主讲人:吕立新 《百家讲坛》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近日首次开始涉及美术大师题材。 《百家讲坛》是央视热点栏目之一,由于近几年先后推出了多位“学术明星”而备受关注。开播8年多以来,节目内容从自然科学到人文常识,从历史经典到国学研究,题材广泛,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美术却从未涉及。近日,被大家誉为将“新思维带进艺术品界”的青年学者吕立新走进《百家讲坛》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白面狐狸与观音形象的关联探析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白面狐狸常被描绘为一种具有灵性和神秘力量的动物。而观音,作为佛教中的慈悲化身,其形象深入人心,常被描绘为面容慈祥的女性形象。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在某些传说中,白面狐狸会长得像观音?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白面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许多故事中,白面狐狸不仅仅是一种动物,它还常常被赋予变化的能力,能够变形,尤其是美丽的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电视艺术片紫泥春华昨在宜兴市首发
八集电视艺术片《紫泥春华》首发(播)仪式9月21日在宜兴市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宜兴市领导邵亚群、李秋峰、许伟英、路晓报、赵菊明和部分文艺界、紫砂界人士一起参加首发(播)仪式。 《紫泥春华》电视艺术片由宜兴市委宣传部出品,市文联主席徐风担任剧本撰稿,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该片以我市54位中青年紫砂英才为主体,展示了宜兴紫砂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丰富多样的风格流派、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全片气势恢宏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生活有意义吗坚定的信念与善的生活
探究生命的意义应当是一种价值上的精神追求,而我们的选择本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与我们共有的价值承诺密切相连的。 江怡 撰文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生活观 与动物相比,人类的最大特点就是拥有精神生活。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法宝。然而,怎样的生活才是经过考察的?或者说,经过怎样考察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人们对这样的问题却始终争论不休。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甘肃多措并举推进书法大省建设
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省书协三届二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获悉,我省将采取集中办班、定向培养等举措培养一支文化素质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的书法创作骨干队伍,向建设书法大省努力。 近年来,虽然我省在国展中的入展人数逐年增加,但这与我省的书法群众人口以及投稿量相比仍然偏少。为此,我省将分步、分等级、分批次培养书法创作骨干队伍,计划举办精英培训班,聘请全国具有较强创作实力的书法家以及国展评委授课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王熙凤拒绝鸳鸯女性嫉妒背后的权力与智慧
在《红楼梦》这部千古传世的古典名著中,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聪明、果断、手腕高强。然而,在面对鸳鸯想要成为妾室的问题时,王熙凤却坚决拒绝。很多人认为这是出于女人之间的嫉妒,但实际上,这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权力与智慧。 首先,我们要了解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她是贾琏的妻子,但因为贾琏无能,所以她实际上掌握了贾府的家政大权。在这个封建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低下,而王熙凤能够站在这个高度,实属不易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王国维女儿提议对父亲死因不必再挥霍笔墨
王东明(中)与儿子及侄孙王亮(右)在台北家中。 王国维1927年去世后,留下了7个子女,如今只剩下他的大女儿——已是96岁高龄的王东明健在。一年前,王东明当起了《王国维家传》的“名誉主编”,和儿孙们一起追忆先父的事迹,搜寻海内外王氏后人的故事。日前,记者有幸在王国维的曾孙王亮处读到了王氏家属的《家亲信息》,其中题为《王东明的期望》一文,对有关王国维研究提出了自己看法,特别提议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满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习俗
满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习俗。他们的节日和习俗不仅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情。以下是满族的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1. 春节:春节是满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满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此外,他们还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五谷丰登。 2. 端午节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港报专访国学大师饶宗颐学问是最高财产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所谓学问就是继承人类整体的遗产,所以是最高的财产。”在与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及天地图书副总编辑孙立川的鼎谈集《文化艺术之旅》中,国学大师饶宗颐这样说。 出身富裕之家的饶宗颐,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庞大财产与大批书籍之间,选择了书籍,造就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国学大师,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 最新作品,是与池田大作从人生谈起,谈文化,说艺术,引佛学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沪上史学专家称清明节自古以来是三节合一
东方网记者杜丽华4月3日报道: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又是节日的节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的清明自古以来是清明节、上巳节和寒食节三节合一的节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高克勤今天向东方网记者道出了这其中的故事与渊源。 据高克勤介绍,清明节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春秋时期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沙僧的天庭往事卷帘大将的贬谪之谜
在《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中,沙僧是唐僧取经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他曾在天庭担任卷帘大将,却因犯错被贬下凡间。那么,沙僧究竟犯下了什么过错,导致他失去了天庭的职位呢? 一、失手破坏玉玻璃 根据《西游记》的记载,沙僧在天庭时负责守护玉皇大帝的玉玻璃。然而,在一次守卫过程中,他不慎将玉玻璃打破。这个失误触怒了玉皇大帝,因此沙僧被贬下凡间,成为了妖怪。 二、天庭的严格制度 天庭作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沈阳揽军屯大墓之下的清皇室风云
揽军屯的名称始于明朝时期,相传当时沈阳在这里驻扎军队,招募兵丁,长此以往,人们便习惯性地将这一地区命名为“揽军屯”,意为“招揽兵丁”之所在。 揽军屯在清代还曾被百姓称为“大墓”,原因是这里曾经安葬着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安费扬古。 知道揽军路名字的人并不多,这处位于铁西区南部的街路或许更加令人熟知的一面是“揽军”二字,关于揽军屯的回忆,生活在此处的老居民倒是略知一二。 揽军路源自揽军屯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汪荣祖谈鸦片战争圆明园应保持残缺美
汪荣祖谈第二次鸦片战争 汪荣祖 圆明园应保持“残缺美” 圆明园罹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今年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论坛、展览等,还将邀请世界多国嘉宾,其中包括当年洗劫圆明园的英法等国的政要和名人。就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毁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海外史学家汪荣祖。 战争起因 不同观念的彼此冲突 新京报:不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传统文化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
8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三次为什么还要回来
0
姜子牙的选择凡人之路的深思熟虑
0
太上老君在封神榜与西游记中的实力差异探析
0
天龙八部中掌防内力最强的人
0
天庭招安孙悟空玉帝的无奈与诚意之困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天庭招安孙悟空玉帝的无奈与诚意之困
0
天山童姥的用心良苦逼虚竹破戒的背后原因
0
天命与忠义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与梁山好汉的结局
0
国内专家学者研讨古蜀农耕文化的起源与演进
0
唐僧的法力之谜西游记中的转世设定
0